L5美术宝1v1kid--少儿美术课程

Level5

|

《至爱梵高》Level-04

Level5-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梵高的一生,了解他比较有名的作品。
技能目标:不均匀涂色、厚涂法、笔触明显
情感目标:体会梵高对家人的爱,对朋友的爱,对绘画的爱

材料准备

纸类:油画框
笔类:丙烯颜料、橡皮、丙烯颜料、调色盘、涮笔筒
颜料及其他:无
设备类:ipad或手机、支架、前摄像头、无线网

教学流程

第一步引导:
互动:引出主题、情感建立、兴趣调动、观察力的培养(3-5分钟)果果(化名)
1、果果我们又见面啦,你有没有想我啊,今天老师老师想问问你有没有看过《至爱梵高》这部电影啊?
影片的故事内容:影片用一封无法投递的信件串联起梵高在去世前最后六周里与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人物之间的秘密,带观众穿越回十九世纪末的欧洲,并陪伴梵高走完他最后的人生。影片采用梵高原画作品中的人物原型还原梵高的艺术人生,让观众在享受美得令人窒息的视觉盛宴时,抽丝剥茧地发现隐藏了一个半世纪的秘密
第二步引导:
1、介绍文森特·梵高
文森特·威廉·梵高1853年-1890年荷兰后印象派代表性画家。梵高1853年3月30日生于津德尔特,早期因为表达内心的悲痛,曾割断了自己的耳朵。梵高1890年7月29日在法国瓦兹河畔因困扰其多年的精神病发作自杀身亡。
梵高早年经商,后热衷于宗教,1880年以后开始学习绘画。
梵高曾两次在咖啡馆和饭馆等地向劳工阶层展出自己的作品。不久厌倦巴黎生活,来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勒,开始追求更有表现力的技巧;同时受革新文艺思潮的推动和日本绘画的启发,大胆探索自由抒发内心感受的风格,以达到线和色彩的自身表现力和画面的装饰性、寓意性。
2、讲解他的一生中对他很有影响的两个人
他的朋友——保罗·高更
只有高更来到梵高的黄房子,虽然这短暂的相聚给他带来了短暂的相遇和信心,但是却给梵高的一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的弟弟——文森特·提奥
他的一生中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依靠他弟弟的救济,并且他和提奥有很多的书信来源,人们也是从这种书信中了解到梵高的想法和他的生活。
3、讲解他画的人物肖像
他的医生——加歇医生
为梵高进行治疗的医生,梵高因为他才搬到奥维尔。热爱绘画艺术,珍视梵高的天赋,被梵高视为家人,但他反对女儿与梵高关系过分亲密。在梵高出事前几天,有人看到他与梵高发生争吵。
他的朋友——约瑟夫·鲁林
阿尔勒的邮差,经常帮梵高送信且相当尊敬梵高。在梵高去世六个星期前他收到过梵高的信,信中梵高称自己过着平静的生活,所以,他完全不能接受梵高是自杀而死的说法。
4、讲解梵高最爱的住所——黄房子
在法国南部的小城阿尔,1888年5月,梵高租下了这座房子,并在他的外面涂满了黄色,用最爱的金色向日葵装饰房子,让金黄的阳光充满整个房间。
这是梵高心中的“艺术家乐园”,他希望和其他画家一起在这里进行创作。他曾经跟他的弟弟提奥说:“我要把他搞成一个真正的画家之家,它并不华贵,正相反,其中没有一样华贵之物”
虽然,最后只有高更来到这里,这短暂的相聚给他带来了短暂的相遇和信心。
5、讲解梵高比较有名的作品《向日葵》
梵高在阿尔期间一共创作了七幅向日葵,分别有三朵、十二朵、十五朵等。梵高希望能画许多的《向日葵》来装饰黄房子,欢迎朋友高更的到来。
A、PPT里面细细的线条有什么用呢?
梵高在涂完了花瓶的两种颜色之后,在花瓶的中间和轮廓边上画上细细的线,在日本东京所藏的另一幅《向日葵》中,中间的细线看起来相对不明显。这幅画中这种技法受到日本浮世绘以及高更的影响。加背景中横向的线,可以使花瓶从平面化的背景中凸显出来,带来三维立体感。
B、为什么满眼都是黄色。
梵高的《向日葵》大量地使用了黄色。这和梵高对于阿尔的直觉感受密切相关,阿尔位于法国南部,骄阳似火,橘黄色的太阳又大又圆,梵高在这里仿佛看到了生命的本源。他在创作这幅画时,将这种感受延续到画作中,画中的黄色热情、明亮、灿烂,一朵朵向日葵仿佛获得了生命一般,在燃烧,在怒放,这是梵高的向日葵,是他内心火热感情的写照。
C、向日葵的形态为什么不一样?
因为向日葵被摘下后凋谢得很快,画到后来有些就枯萎了。因此,为取得最佳效果,梵高把饱满的向日葵置于最高处,其余的或向两边散开,或低垂着,形成不同的姿态。向日葵的不同形态,实际上也展现了向日葵生命的历程—含苞怒放、摇曳与凋零,这是生命的赞歌,同时,也象征着画家自己的命运。
D、颜料为什么画得好厚?
这是一种油画技法,叫厚涂法,作画时先在画面上涂上一层厚厚的颜料,再按需要用画笔或油画刮刀修削颜料。厚涂法可以突出重点,增加质感,给绘画带来厚实的外观。
笔划过的两侧的颜料如波浪般隆起来,像雕塑一样。伦勃朗是最早使用厚涂法的艺术家之一,梵高进一步发展了这种技法,以获得更强的质感。
4、讲解梵高的卧室
梵高阿尔的卧室,他在这里创作了很多色彩热烈、鲜艳明亮的作品,我们能看出,这个房间虽然朴素,但是我们能从画里看出梵高的轻松快乐。
A、为什么要画卧宝?
梵高与弟弟提奥关系很亲密,梵高离开巴黎在阿尔定居后,为了让提奥了解他现在的生活,知道他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就把自己住的黄房子和黄房子里的卧室画给提奥看。
B、为什么画面很简单?
梵高对画面进行了简化,有意忽略了阴影和半阴影的处理,一切都用均匀的纯色画出,像东方的彩色木刻画一样,这种简化带来一种阳光般的格调。没有阴影的家具就像浮在半空中,暗示了梵高不安定、躁动的心绪。
6、讲解《星空》。
油画作品《星夜》,又名《柏树和星空》是梵高在圣雷米疗养院画的,时间是1889年6月。在梵高的神经第二次崩溃之后,就住进了这座疗养院。在那儿,梵高的病情时好时坏,在神志清醒而充满了情感的时候,他就不停地作画。
油画《星夜》中用到的色彩主要是蓝和紫罗兰,同时有规律地跳动着星星发光的黄色。前景中深绿和棕色的白杨树,意味着包围了这个世界的茫茫之夜。 梵高继承了肖像画的伟大传统,这在他那一代的艺术家里鲜见的。
《星夜》是一幅既亲近又茫远的风景画,这可以从十六世纪风景画家老勃鲁盖尔的高视点风景手法上看出来,虽然梵高更直接的源泉是某些印象主义者的风景画。高大的白扬树战栗着悠然地浮现在我们面前;山谷里的小村庄,在尖顶教堂的保护之下安然栖息;宇宙里所有的恒星和行星在“最后的审判”中旋转着、爆发着。这不是对人,而是对太阳系的最后审判。
梵高的宇宙,可以在《星夜》中永存。这是一种幻象,超出了拜占庭或罗曼艺术家当初在表现基督教的伟大神秘中所做的任何尝试。梵高画的那些爆发的星星,和那个时代空间探索的密切关系,要胜过那个神秘信仰的时代的关系。然而这种幻象,是用花了一番功夫的准确笔触造成的。
当我们在认识绘画中的表现主义的时候,我们便倾向于把它和勇气十足的笔法联系起来。那是奔放的,或者是象火焰般的笔触,它来自直觉或自发的表现行动,并不受理性的思想过程或严谨技法的约束。 梵高绘画的标新立异,在于他超自然的,或者至少是超感觉的体验。而这种体验,可以用一种小心谨慎的笔触来加以证明。这种笔触,就象艺术家在绞尽脑汁,准确无误地临摹着他正在观察着的眼前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看,实际确是如此,因为梵高是一位画其所见的艺术家,他看到的是幻象,他就是幻象。
7、讲解《麦田群鸦》
A、这幅画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这幅画创作于1890年7月,距离梵高去世前不久。提奥结婚以后,开销增大,经济日益困难,对哥哥的资助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生性善良的梵高敏锐地感觉到自己已成为家人沉重的负担。复杂的情感和精神上的病痛使他感到恐惧和无助,1890年7月27日,梵高旧病复发,在麦田里开枪自尽。两天后在弟弟提奥和加歇尔医生的守护下平静去世。
B、这幅画预示着什么?
一般认为,这幅画预告着梵高的死亡,但又不能简单地认为这是梵高绝望寻死的当刻,我们只能猜想梵高在作此画时,清楚地看到了自己艺术生涯的使命。
B、这幅画的透视和构图有什么特点?
这幅画的透视与构图极大地挑战了传统风景画。这幅画由三条在麦田展开的岔路构成,画中几乎没有中心点;无垠的地平线让人疑惑,前面三条道败都无法到达地平线,要么隐没在麦田中,要么通向画外,这种运动和方向的无常、反常,体现出梵高绝望的心境。此外,田野的透视是反向的,线条从远景中的地平线向前景汇聚,空间失去了中心,一切事物都象急流般向前汹涌而来,带来一种压抑、恐怖的紧张感。
8、讲解梵高作品技巧特征
1、不均匀涂色
涂同一个事物时要用同色系的多种颜色,比如:天空有蓝色,紫罗兰等
2、笔触明显
笔触:笔接触到纸上产生的痕迹,梵高的作品笔触方向非常明显。并且笔触会根据事物的生长方向进行描绘
3、厚涂法
用颜料的量要多要厚。
9、讲解作业要求
设计一副丙烯风景作品,风景题材不限,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运用梵高画面中的技巧进行描绘。

参考范画